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测量规范》(以下简称《测量规范》)等16项行业标准的公告,上述行业标准将于2018年11月1日起实施。我中心承担的《测量规范》,规定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界址点、用岛面积、建筑物和设施占岛面积、建筑面积和高度等内容测量的基本要求。
2018年7月24日-25日,我中心在天津组织召开了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域无人机监视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自验收会。科技司、海域司相关领导,中心副主任彭伟参加了会议,经现场查验和会议检查,项目顺利完成了自验收。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励全体党员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7月4日,机关第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石家大院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开展专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支部工作实际,深海室党支部通过观看《党课大讲堂》系列讲座光盘对新党章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学习。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根据中心党委的要求,在“七一”前后能源室党支部组织党员和部门领导干部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2018年8月中旬,中心科研人员在前期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国际现场比测和中尺度涡组网观测良好工作基础上,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开展了本年度第二次黑潮延伸体组网观测。
基于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在极区观测领域的应用需求,中心课题组在自然资源部相关业务项目支持下,开展了极区型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的技术创新,该工作主要对现有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进行环境适应性改进与优化,使其满足极区环境下气象、水文以及冰环境参数的漂流式测量。
2018年5月23日,中心参加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和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共同组织的国家标准立项答辩会。我中心四项拟立项的国家标准参加了答辩
2018年8月12日,历时250余天,航程近3万海里,赴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任务的“向阳红10”船顺利回国靠港,返航舟山。根据《2018年全国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方案》任务安排,我中心科研人员搭载“向阳红10”船在印度洋海域开展“投弃式气象漂流浮标”和“投弃式测波浮标”业务化试应用工作,顺利完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的浮式试验平台通过中心的统一协调,由2016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固定平台的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测试技术研究及试运行”和2015年天津市区域示范项目“海上可移动综合试验平台”两个项目联合推进平台的建设工作,通过近1年的工作,完成了平台的设计。
2018年7月18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业务质量部杨平主任一行就“十四五”重点领域计量科技需求来中心开展调研活动。中心隋军副主任对杨平主任一行来访表示欢迎。
2018年7月16日-20日,中心海洋监测设备动力环境实验室对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磁力耦合式海流能发电装置进行了室内测试试验,顺利完成了对装置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的测试,并出具了试验报告,整个试验过程得到了试验方的充分肯定。
2018年8月16日,中心承担的“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浮标在线监测系统项目”布放工作在汕头启动。广东省海洋监测中心张亮主任、汕头市海洋与渔业局周昭勇局长、汕头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蔡少炼站长、我中心产业化处成方林处长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布放活动。
2018年7月30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关于同意开展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浅海试验场区(威海)试点建设的批复》(自然资函[2018]246号),正式批复同意技术中心启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方案》中浅海试验场区(威海)试点建设
2018年7月30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关于同意开展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浅海试验场区(威海)试点建设的批复》(自然资函[2018]246号),正式批复同意技术中心启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方案》中浅海试验场区(威海)试点建设
2018年7月26日-27日,中心开展了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外部审核工作。